日前,本澳的報章齊齊刊出以“三月通脹率破五”或類近的字句作標題的報導,蓋因三月份本澳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已經達至5.46%,創了26個月以來的新高。通脹苛猛,涵蓋面廣泛,市民在家庭開支的規劃上根本無法避重就輕,不論收入多寡,都要被通脹所蠶食,低下階層的日子就過得更艱苦。
通脹在澳門,從來都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。若要調控物價,一不能在稅制方面下功夫,因為澳門本身是自由港,不設入口關稅;二不能使用貨幣政策,因為澳門元本身與美元有著間接性的匯率聯繫,這個機制亦不可以隨便改動,以免引起更加難以承受的經濟波動;三不能干預自由市場價格機制,確保資本主義制度的經濟運作模式。
政府和市民,當然亦明白到通脹問題之難於處理。在此艱難的環境之下,尤幸公共庫房收益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。政府利用公帑補貼居民,在目前來說是比較可行的方法,一定程度上能舒緩居民部份生活壓力。特區政府最近不斷推出緩解通脹的措施,無論在時機與內容方面,這些措施都較為符合“以民為本”的精神原則,故此也受到坊間的普遍認同。
要做到以民為本,首先在行政效率上決不能拖泥帶水。近期最矚目的措施,當屬行政長官宣布即將推出的“一次性補助”。永久居民和非永久居民將分別獲發$3,000及$1,800的現金。雖然“一次性補助”與“現金分享”的性質不同,但從金額計算角度而言,永久居民今年內可獲發$7,000的現金,非永久居民的金額亦有$3,800,這個數字還未包括中央公積金戶口的注資。相較於同樣受到通脹威脅的鄰近地區來說,澳門的現金補助令市民得益最大。再者,澳門特區政府在發放現金的措施上,一向“當機立斷”,而且“行動迅速”。在嚴峻的通脹環境之下,相信這將會是一場很不錯的及時雨。
措施的對象是否全面;內涵上是否只為解一時之痛,還是符合整體長遠的理念,這些都是以民為本準則內不可或缺的環節。政府陸續出台的一系列抗通脹措施,針對弱勢人士的最低維生指數和各類補貼金額都有所增加;此外還有兩項脫貧計劃、養老金的調升、學生的八種津貼全面調升等。住宅電費補貼的增加,對象更覆蓋了全澳的家庭和市民。除了這些直接補助之外,政府也有從根本上考慮到改善民生的方法,而且沒有遺忘本地的中產階層。例如承諾興建更多的經屋單位、鼓勵持續進修、推動專業認證等。與此同時,政府將會拓寬供澳食品渠道。這項政策如果運作得好,對於穩定現時澳門的食品價格,應可發揮很直接而實際的作用。從源頭上治理問題的癥結,加以直接金額補助,對象覆蓋面大,可見這些抗通脹措施中務實和進取的一面。
一系列措施的湊效程度,還需要時間來驗證。但值得一提的是,譚伯源司長最近提醒市民“預期通脹”過高可造成的負面後果,如提前加價、物品搶購潮的出現等。政府既為市民預備了多重的保障,市民本身也要保持冷靜理性,避免令通脹問題惡化,這不但是對自己和社會當盡的一份責任,也是支持政府,促使抗通脹措施能夠行之有效的一種方式。
徐議員工作忙碌之餘,都抽出寶貴時間寫網誌,同關心澳門事務的朋友分享心得。呢份為澳門市民服務的熱忱,同與時俱進的學習態度,值得時下年輕人好好學習!
回覆刪除回覆:呂開顏 Edmund Loi
回覆刪除感謝您的光臨!同為澳門人,共商澳門事。
希望您以後多抽空賜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