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

提升澳門人口的質與量


一個城市的人口的狀況和特徵,應與城市的發展步伐同行並進,方可起相輔相承之效。澳門近年經濟騰飛,社會發展前所未有的快。倘人口狀態維持不變,實難適應此大幅度的變化,也將影響未來發展的順暢度。為此,特區政府宜衡量現今經濟和社會的需要,制定一套可與之配合的人口政策,以維護澳門長遠的福祉。
勞動力不足的問題,是澳門近年面對急促發展時所出現的其中一個最大的矛盾。作為一個旅遊城市,澳門的入境旅客數量已達到2010年的二千四百多萬人次;而旅遊業也是澳門賴以生存的龍頭產業。為了應付需要,目前的外勞人數已增至八萬多名,但最新的失業率未見上升,反而跌至回歸後的新低點2.6%,可見勞動力不足問題之嚴重性。由此我們可以推斷,澳門的人口無論在“量”和“質”兩方面都應要有所提高,才可以支持現在的經濟量與未來的增長。
關於勞動力緊缺的問題,目前可大致歸納出四個現狀:
1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新創的就業職位數量激增,使近年的高校學生畢業後找工作容易,就業率高;
2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大型博彩旅遊場所相繼落成,人資爭奪戰越趨激烈,其他行業求人若渴;
3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粵澳合作框架協議》的落實,特別是當中的橫琴開發項目最受關注。要協議工作得到良好的發展,勞動力和人才就是最重要的資源之一;
4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本地的文化創意、物流、會展等多個產業都在蓄勢待發,這些都是促成本澳產業適度多元化的良好機遇。而這些機遇,最需要大量的人才來給予配合。
從以上四個現狀可見,人資需求在可見的將來中沒有回落的跡象,反而只會與日俱增。首先從“量”方面來看,數目僅五十幾萬的人口,扣除八萬多名外僱後,本地居民實際只有四十多萬人,這個人口數字根本不足以支撐經濟的增長。再者,橫琴開發所營造的機會,可能會將現有的勞動人口帶走一部份。餘下的數量,自然越見不足。至於從“質”方面來看,本澳的人口分佈和結構亦極待優化,以適應社會各方面的推進,與及各產業的培養。近年社會上出現了一個狀況:一些澳門本地的年青人完成大學教育,因見澳門的產業種類不足,未能使他們學以致用,於是有流向外地工作的傾向;同一時間,澳門產業又因為人資外流,導致發展進程裹足不前。如此一來,“人才不足”和“產業不足”成了雞與雞蛋的問題,兩者形成惡性循環,問題更難解決。由此可見,唯有提高人口的量和質,方可促使澳門的經濟,踏穩適度多元化之路,以致終於遠離對博彩業過份依賴的擔憂;同時,也藉此而提高本澳的市場條件,好挽留年青人在澳門發展事業,以免人才流失。
為此,政府制定人口政策時,應循增加人口數量,和提升人口素質兩個方向而行。比如可考慮設立適當的移民政策,擴充人口數量。如集中於引入青壯年的移民,在平衡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上,應可收到較好的效果。另一方面,為了提升人口素質,建議從“培養”和“引進”兩方面同時著手。勞工局近年所開辦的多類型職業培訓課程,和“高等院校畢業生內地實習計劃”等政策,都是培養本地人才的一些好方針,建議繼續執行,以至研究進一步加強。假如人資的數量仍然不足,就應考慮制定引入人才的政策,如鼓勵具潛質的外地留學生留澳就業,或者直接從境外引入相關的優才。
澳門的人口增加了,素質提高了,在經濟上可滿足不同產業的需求;從整體上,亦是優化人口結構,適應未來進展的重要歷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