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的一年到來,我祝大家有一個好的開始,並祝澳門繼續繁榮興盛,每位市民安居樂業。
澳人治澳的實施,轉眼間已有13年之久。稍作回顧,99年前後的澳門百廢待興。賭權開放政策是回歸初期最大的一件事,對經濟及社會均影響深遠。站在政府的角度,這更加是一項需要極大的氣魄和決心方可完成的龐大工程。當年的新政府勇於嘗試,目的只是為了造福澳門市民,振興經濟。後來,各方面的發展果然漸入佳景,澳門繼續力爭上游,先後參與及完成了不少大型項目。除本地項目之外,有部份更加是澳門歷史上首度參與的國際性事務活動,例如主辦東亞運動會、申請歷史城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、在上海世博會設立展館等。這些工作,連前任澳葡政府都是零經驗。一切從無到有,每次都是新的挑戰、新的經驗;而且整體來說,結果都是成功的。縱使過程中有未盡完善之處,也應可作為寶貴的養份,促使下一次做得更好。這些經歷與磨練,不單祇屬於政府這個執行實體,而是屬於整個澳門,給五十多萬澳門市民留下的重要發展印記。
13年後的今日再看澳門,整體環境變化很大。GDP已經超越香港,失業率降至1.9%的超低水平,普遍居民的收入和消費力亦大增。政府有豐厚的財政收入,有能力改善社會和民生建設,因而我們的城市面貎越來越趨向現代化,居民生活素質得到提升。這幾年通脹肆虐,政府頻頻出招,每每加大紓困力度,向澳門居民,特別是弱勢群體實行現金分享及資金補助,在住屋、社保、教育、交通、醫療等各個民生範疇都提供了照顧周全、人人受惠的福利津貼。每位澳門居民都擁有一個“中央儲蓄戶口”,戶口建立至今,還是得到政府的年年注資;年輕人享有十五年的免費教育,長者享有三千元一個月的養老金。特別是今年每位長者所收取到的各項福利金,為數達到六萬元之多。凡此種種,作為一個奉行低稅制的地區,不知道還有哪個地方可以做得到。
最近從某個團體所作的民意調查報告中發現,市民對第三屆特區政府和行政長官的評分,都正在逐步遞升,分別由2010年的57.5分和53.4分,增加至現時的63.5分和64分,這就是民意對政府工作的回應。剛過去的回歸紀念日,有團體照例舉辦和呼籲遊行,但最近幾年的遊行人數已漸趨冷清。一些遊行中常見,且與事實不符的標語,已經淪為少數人的政治口號,市場日見萎縮。種種現象,足見居民對政府管治下的澳門生活情況,是越來越有認同感。
此所以經常強調和諧社會的重要性。要達到政通人和,政府和市民雙方都有責任。優越的社會福利,無疑來自經濟繁榮所產生的財政收入;而經濟繁榮,又必須建基於穩定的政治環境。假如社會爭拗不斷,吵鬧不休,政府難有餘力發展經濟,更加無暇計劃這麼照顧周全的福利制度。眼見其他地區矛盾不斷,吵罵不絕,當地政府動輒得咎,舉步維艱,社會充滿怨氣,相信澳門人不會願意走同樣的路。然而必須指出的是,縱觀目前本澳社會,無論包容的意識與及知足的民風,都有逐漸流失的趨勢。假如任由這種氣氛擴散,澳門這個美麗的家園,不久就會不復從前。官民雙方有齊心一致的意向,遠離憎恨,從心體諒,才可成就大事,保障長遠的順利發展。期望澳門人真正明白到今日之成果,確實得來不易,要時刻保持感恩惜福的心態,並致力維護政治和社會的穩定,方能繼續分享繁榮的成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